手机版 | 欢迎访问本站!创新资金申报代理信息网  

设为首页

创新资金申报代理信息网-专项资金申报-政府资金申报-高新技术企业认定-高新技术企业复审-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-创新基金-创新资金-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-文化创意-商标代理-中企讯-鼎唐网

微信扫一扫

服务热线:13601242728

13601242728    蒲老师

邮箱:pxg68413@126.com

您当前的位置: > 政策解读

政策解读

项目评审专家答辩会应当逐步被取消
添加时间:2019-7-15 16:53:04  作者:鼎唐网  文章来源:创新资金申报代理信息网

这几年,我和我们的客户一起,参加了多次项目评审答辩,除了参会前汇报材料的提炼,我们还主动和客户一起进会场参加答辩,在参加答辩的过程中,我们不得不佩服大多数专家的真知卓见,不仅对我们的项目技术点领会深刻,还能对我们的项目提出优秀的改进方案,让我们受益颇丰。不过,我今天要吐槽的是坐席上的一部分专家的做法,他们随意下结论,完全不是一个学术专家的做事风格,我总结了一下,大致分为以下几种:

第一:对政策掌握不熟,作出错误的判断;

有好几次答辩的时候,有个别专家提出的问题,要么是按照前些年科技项目的传统习惯,要么是完全按照个人主观意见,对项目评审规则掌握不够熟练,误导在场领导和其他专家的注意点,我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,一般都会一针见血的指出,纠正专家的说法。

比如去年我们参加某市智能制造工程项目的答辩,由于我们是新成立的企业,没有财务审计报告,一位专家举着我们的材料说,你们没有两年的财务审计报告,这是否决项呀。我的回答是:我们是xxx大型国企的项目公司,这种情况下可以参考其母公司的财务数据,而大家都心知肚明,这家大型国企年销售额150多个亿,对项目投资具备足够的财务支撑能力,这一条在《xxx管理办法》有具体的规定。

我的答复意见得到了在场领导的肯定,这位专家也就不再发声了,最终我们的项目成功立项。要不是我们自己对政策掌握比较充分,这一次机会就有可能被这位砖家给拍死了

第二:对答辩人员藐视,提出荒唐的结论;

有些专家对自己定位较高,看到前来参加答辩的企业人员都是资历较浅的小青年,自然有一种莫名的懊恼,认为这个企业对自己不够尊重,于是故意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,甚至直接无端地下结论。

比如前一段时间我们的一位客户去参加中关村高精尖的预审答辩,这家企业这几年重视科研投入、人才积累、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,这一次我们选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技服务平台项目去参加评选,当我们几位年轻的姑娘们汇报完毕后,其中一位资深的专家来了一句:你们这个项目不够人工智能呀!这个问题大家是不是觉得很搞笑呢?什么叫不够?怎么才叫够?有技术点缺陷尽可以严肃地提出来呀,怎么说出这么没有水准的结论呢?

后来散会后,这位专家也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失态,主动和在场领导说,其实我知道这家企业,我知道他们干的很不错,如果今天这个公司的xxx(企业的高层)来答辩的话,可能会效果好一点。

象这样的专家,如此对企业不负责任,难道不应该批评吗?

当然后来,主管处室的领导并没有被专家的观点误导,而是认真审阅材料,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定

第三:对项目理解肤浅,没有标准的定论;

有些专家更是奇葩,我们甚至怀疑这些专家是不是收受了竞争对手的好处,现场提出的定论完全就是无厘头,让我们无法回答。

就在前几天,我们参加了某市科委的项目答辩,我们和客户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,答辩汇报材料做了反复的修改。这个客户专业做工业仿真设计软件系统,近年来技术团队开发出了国内第一款国产版本的plm软件,在此基础之上,又开发出一套针对重大技术装备协同设计平台,并且有了某导弹制造单位的采购应用案例,客户提出的知识即服务、设计即服务的先进理念在行业里尚属首次,这时候一位专家没有提出任何质疑,也就是没有针对具体的技术点提出问题,直接来了一句:你们这个是不是夸大其词啊!我们当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,不对技术点提出问题,直接当场作出没有标准前提的定论,要么是这位专家根本不是专家,要么就是故意打压。

象以上这些事件数不胜数,有许多的优秀的企业,优秀的项目都被这些不负责任的专家给耽误了,一次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,往往能救活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,一项先进实用技术的诞生,也往往能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贡献。

从去年开始,国家发改委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就取消了答辩流程,这充分证明了我的观点,组织专家答辩,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,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传统做法了,这种评审随意性较强,不够客观公正,不排除个别专家提前收受了不良企业家的贿赂,在答辩现场故意打压竞争对手,

以上这些现象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崭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了,如今的市场强调的是公平,遵守的是规则,那种完全靠人的主观判断的评审形式,早就应该取消了!

如今管理科学越来越先进,不完全依靠个人意见决定项目优劣,对项目评审规则有了科学的数字化管理,比如国家工信部今年的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,几乎全部采用了严格的招投标,也取消了专家答辩流程,虽然头一次这么大规模的招标显得有些不近人意,但是开标完全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评分表打分,根本没有专家个人提出意见的机会,评分表上的指标客观而明确,有就是有,没有就是没有,企业做不了假,专家也无法作弊。企业能不能中标,重点考察技术成果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客户应用,而并不是听取专家对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个人分析,只有客户认可并使用,才是硬道理,只有客户使用且愿意付费,才是优秀的产品和技术。项目是否是优质项目,由市场说了算,而不是由专家说了算。再比如某市商委也取消了专家答辩,而是直接由主管处室两位负责人召集企业一个一个听取汇报,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标准询问各项指标,并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证据,指标达到了,证据也是充分的,项目就能够立项,就能够获得财政资金支持!

因此我们相信,传统落后的专家评审会将会逐步被取消,那些完全靠所谓专家个人评定、没有标准化、数字化评审规则的技术成果是不可充分信任的!

作者简介:蒲兴国,北京中企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,项目申报行业专家。专业从事政策研究与咨询二十年,熟悉各类科技与产业政策申请流程,尤其擅长发改委、工信部等制造业专项资金的操作,对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资金、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等项目有丰富的操作经验,多年来,辅导各类企业申报成功项目一千余项。  (项目申报合作咨询电话13601242728微信同号)


上一篇:新能源汽车行业已成为政府项目重点支持对象
下一篇:企业如何向政府申报项目?